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学校开设“弘扬教育家精神”专栏,陆续刊发我校主要负责人、专家学者、教师代表等撰写的阐释、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理论文章和心得体会,引导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进一步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切实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为教书育人能力和躬耕教坛的亲身实践,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培育时代新人
经济与管理学院 郭 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教师节前夕首次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这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教育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新时代教师精神肖像的高度凝练,更是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催人奋进的精神旗帜。这种精神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创新的思维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01以德为先,修身立教与品德育人并重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应是道德高尚、具有人格魅力的群体,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楷模。我们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榜样精神激励学生,以典范精神鼓舞学生,以做大先生为终身追求,努力成为“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从事教育工作34载,我坚持将“师德”放在首位,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年来,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年均教学工作量在学院居于前列。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专业知识内容的讲授,更是积极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等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我从工程经济分析知识体系的内容和未来工程经济分析岗位的职业素养需求出发,引入我国京沪高铁、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项目,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巧妙融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02智慧育人,勤学笃行与创新实践并举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坚持对专业的不懈追求,勤学笃行,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点燃学生智慧火焰。我关注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带领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实践,开发“工程项目管理综合实训”系列课程,开展“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BIM应用协同教学云平台”建设,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多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1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参与获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5部,获批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1部。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学习掌握线上教学、视频剪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方法,从内容填充、视频剪辑、资料上传、活动组织到题库建设,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在超星平台上成功创建15门课程。
03关爱学生,个性需求与全面发展并行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是一种美好的艺术,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更是一场漫长的守望,而老师就是努力让“花成花”、“树成树”,让温暖的教育陪伴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多年来,我始终关注学生需求,关爱学生成长,甘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开门办公,耐心解答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无微不至,关爱病重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予以充分的鼓励和支持;从不言弃,当学生出现学业困难或心理焦虑时,总是会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尽可能给予悉心指导和帮助;积极支持学生参与专业社团活动、专业竞赛、科研立项等科技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态度、严谨精神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当前热点问题,确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与学生共同研讨、凝练与聚焦研究主题,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索中提升能力。
从教34年,我始终以“好老师”“大先生”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追求。未来,我将继续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职责,努力提升个人修养,增强业务能力,潜心育人、追求卓越,为培养适应更多新时代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